黑客是不是都用linux系统进行攻击的
那可不全是。作为一名真正的、高水平的 HACKER,只要他能够精通: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底层技术编程、计算机 *** 各种协议的低级编程,那么他就可以达到想用什么系统进行攻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任何操作系统进行攻击,以及想窃取什么任何信息的话,那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Linux系统 黑客
32位和64位。建议用32位,更成熟,更普及。当然,你需要明白什么是32位,什么是64位,这意味着什么区别,汇编应该讲过,其他课程可能也会讲。黑客不是学出来的,学出来的叫技术人员technician,把黑客作为目标学习linux,可能你很难坚持,你会发现你面前全是不懂的问题,而且别人无从讲解。
如果你打算学习linux,选一款,用下去,了解linux,之后再决定要做什么。个人喜欢fedora,也有人推荐ubuntu。5月26日fedora11正式发行,很多新技术将应用在上面,有兴趣可以从fedora11开始。
SP2是server pack,是系统补丁。winxp和linux的区别很多,简单说就是可以运行在一台机器上的不同的操作系统,这个不同体现在很多方面,磁盘管理,系统管理,使用体验,安全性管理等等。我觉得你应该问有什么地方相同,比较好回答。对了还有一点,linux是开源也就是免费的,代码是公开的,Win短期则不可能
黑客为什么喜欢Linux系统
黑客这个词从诞生到现在,从来就没有解释为“高级入侵者”、“病毒制造者”或者“ *** 盗号者”过。我至今不清楚在中国是谁先把黑客和这些无聊的词汇联系在了一起,导致如此多的人被误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负责任的媒体一直侮辱这两个字。
那个写熊猫烧什么来着的叫什么来着的也叫黑客?太可笑了。他做鬼也当不了黑客。请分清这两个词,hacker cracker,别去研究他们的中文翻译。
不花力气多解释,不懂黑客是什么意思的人终究不懂,我的这篇文章也不是呼吁那些垃圾更正他们的思想(请不懂的人关闭网页窗口),而是写给那些真正怀揣着黑客梦想的人看的。
首先,有这样的梦想的人出于两种目的(不可能有第三种),真心喜欢计算机技术的,和为了炫耀的。(后者请关闭这个网页窗口)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黑客不一定要写病毒,不一定要入侵,更不会无聊到盗号。可能你会笑了,黑客不入侵相当于 *** 不搞 *** 。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不是
指 *** 会放弃搞 *** ),请各位去查看黑客这个词在20世纪60以及70年代的解释。“热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批人”,“热爱编出精妙程序的人”。黑客
根本不是一种技术境界,而是思想境界,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我把它理解为生活方式,就像hip-hop一样),是一门艺术。
我是因为喜欢黑客技术才接触Linux的,却发现更多的国人热衷于在盗版的Windows下用着别人写出来的软件扫什么端口,查什么漏洞,入侵什么
网,会按以上这些按钮后,大肆炫耀一番。这些人普遍智力水平低下(对不起,黑客技术到最后就是拼智力),只会用右手[注1]。Windows从来就是被攻
击的目标系统,而不是攻击者应该使用的系统,更不会是黑客的玩具。那么什么才是呢?
Unix
不知道中国那么多会写病毒,会入侵的人了解、知道甚至听说过这个东西。Unix一整套的设计理念以及哲学还有发展史就代表着黑客这两个词。
Unix诞生于1969年,1969年的东西,流传至今的有哪些?很遗憾,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除了Unix与创造它的C语言[注2],没有了。为什么Unix生命力会如此旺盛?答案只有一个,在于它的黑客文化与哲学。
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我们不需要去很彻底的研究它,Unix的哲学就是4个英文字母:K.I.S.S[注3],这也是最核心的设计理念,Unix有
许许多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其中这个是最重要的。用最简单的东西去完成最复杂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没有玩过Unix从而没有机会接触Perl语言的人
无法体会这个道理的原因[注4]。Unix的设计者们全是懒人,正是因为这种懒,系统变的简单易用,稳定无比[注5],正是因为这种懒,缔造了一个不朽的
传奇。
那么Unix是如何维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呢?答案就是——open source
movement,开源运动,Unix最初把源码分发给了各大高等学府用于研究,这些学府各自作了修改,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Unix,但其本质都是差
不多的。随着Richard Stallman[注6]建立了FSF并且推出了GNU
Project[注7],开源社区兴起,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注8],越来越多的来自全世界的黑客成为了Unix文化和技术的继承者。
Linus Torvalds就是其中一位
Linus做梦也不会想到,当初只是开放一个自己编写的Unix-like的系统源代码会让他有资格在世界的舞台上和Bill Gates同台竞技[注9]。Linux的诞生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有点偏题了,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你了解你的系统吗?敢说了解的只有两种人,有权力看代码的微软工作人员和狂妄
的人。你有没有为你不知道某个文件或者文件夹到底是干什么的而头疼不已?有没有为无法自己修改系统的某些臃肿的功能而烦恼?有没有为管理员的权限也无法删
除某些不必要的系统文件而恼火?如果有,你具有黑客精神,但你用玩错了玩具,如果没有,请关闭这个窗口。
Windows是Business-Desktop
Product,是用来卖钱的,可惜大多数国人素质低下,没有去维护他人权益的思想和意识[注10],买来的都是盗版,盗版又怎么样呢?Windows终
究是Windows,它不会因为盗版而让你把它的技术公布出来,微软放任着中国盗版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知道中国人的德性,先让你用习惯了,当你习惯了以
后,它开始打击盗版[注11],你除了Windows什么都不会,甚至脑子里根本没有还有别的操作系统的概念,就必须花钱买正版,这时你就完了,因为你吸
上毒了。
所以,更不用谈你能够从这个系统中学到些什么真正的黑客技术尤其是精神还有文化,右手谁都有。
如何防范Linux操作系统下缓冲区溢出攻击 黑客武林
虽然Linux病毒屈指可数,但是基于缓冲区溢出(BufferOverflow)漏洞的攻击还是让众多Linux用户大吃一惊。所谓“世界上之一个Linux病毒”??reman,严格地说并不是真正的病毒,它实质上是一个古老的、在Linux/Unix(也包括Windows等系统)世界中早已存在的“缓冲区溢出”攻击程序。reman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自动化了的缓冲区溢出程序,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在Linux界引起很大的恐慌。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一个困扰了安全专家30多年的难题。简单来说,它是由于编程机制而导致的、在软件中出现的内存错误。这样的内存错误使得黑客可以运行一段恶意代码来破坏系统正常地运行,甚至获得整个系统的控制权。
Linux系统特性
利用缓冲区溢出改写相关内存的内容及函数的返回地址,从而改变代码的执行流程,仅能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有效。因为进程的运行与当前用户的登录权限和身份有关,仅仅能够制造缓冲区溢出是无法突破系统对当前用户的权限设置的。因此尽管可以利用缓冲区溢出使某一程序去执行其它被指定的代码,但被执行的代码只具有特定的权限,还是无法完成超越权限的任务。
但是,Linux(包括Unix)系统本身的一些特性却可以被利用来冲破这种权限的局限性,使得能够利用缓冲区溢出获得更高的、甚至是完全的权限。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Linux(包括Unix)系统通过设置某可执行文件的属性为SUID或SGID,允许其它用户以该可执行文件拥有者的用户ID或用户组ID来执行它。如果该可执行文件的属性是root,同时文件属性被设置为SUID,则该可执行文件就存在可利用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可以利用它以root的身份执行特定的、被另外安排的代码。既然能够使得一个具有root权限的代码得以执行,就能够产生一个具有超级用户root权限的Shell,那么掌握整个系统的控制权的危险就产生了。
2.Linux(包括Unix)中的许多守护进程都是以root权限运行。如果这些程序存在可利用的缓冲区溢出,即可直接使它以root身份去执行另外安排的代码,而无须修改该程序的SUID或SGID属性。这样获得系统的控制权将更加容易。
随着现代 *** 技术的发展和 *** 应用的深入,计算机 *** 所提供的远程登录机制、远程调用及执行机制是必须的。这使得一个匿名的Internet用户有机会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来获得某个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控制权。实际上,以缓冲区溢出漏洞为攻击手段的攻击占了远程 *** 攻击中的绝大多数,这给Linux系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安全威胁。
途径分析
通常情况下攻击者会先攻击root程序,然后利用缓冲区溢出时发生的内存错误来执行类似“exec(sh)”的代码,从而获得root的一个Shell。为了获得root权限的Shell,攻击者需要完成如下的工作:
1.在程序的地址空间内安排适当的特定代码。一般使用如下两种 *** 在被攻击的程序地址空间内安排攻击代码。
2.通过适当地初始化寄存器和存储器,使程序在发生缓冲区溢出时不能回到原来的执行处,而是跳转到被安排的地址空间执行。
当攻击者找到一种途径可以变原程序的执行代码和流程时,攻击的危险就产生了。
共2页: 1 [2]
内容导航
第 1 页:Linux系统特性
防范措施
Linux下的缓冲区溢出攻击威胁既来自于软件的编写机制,也来自于Linux(和Unix)系统本身的特性。实际上,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各种计算机病毒猖獗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计算机系统都是采用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一基本原理使得程序和数据都可以在内存中被繁殖、拷贝和执行。因此,要想有效地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双管其下。
确保代码正确安全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根源在于编写程序的机制。因此,防范缓冲区溢出漏洞首先应该确保在Linux系统上运行的程序(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代码的正确性,避免程序中有不检查变量、缓冲区大小及边界等情况存在。比如,使用grep工具搜索源代码中容易产生漏洞的库调用,检测变量的大小、数组的边界、对指针变量进行保护,以及使用具有边界、大小检测功能的C编译器等。
基于一定的安全策略设置系统
攻击者攻击某一个Linux系统,必须事先通过某些途径对要攻击的系统做必要的了解,如版本信息等,然后再利用系统的某些设置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控制权。因此,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系统设置实施有效的安全策略。这些策略种类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只列举几个典型措施:
(1)在装有Telnet服务的情况下,通过手工改写“/etc/inetd.conf”文件中的Telnet设置,使得远程登录的用户无法看到系统的提示信息。具体 *** 是将Telnet设置改写为:
telnet stream tcp nowait root /usr/ *** in/tcpd/in.telnetd -h
末尾加上“-h”参数可以让守护进程不显示任何系统信息,只显示登录提示。
(2)改写“rc.local”文件。默认情况下,当登录Linux系统时系统运行rc.local文件,显示该Linux发行版本的名字、版本号、内核版本和服务器名称等信息,这使得大量系统信息被泄露。将“rc.local”文件中显示这些信息的代码注释掉,可以使系统不显示这些信息。
一种 *** 是在显示这-些信息的代码行前加“#”:
……# echo “”/etc/issue# echo “$R”/etc/issue#echo”Kernel $ (uname -r)on $a $(uname -m)”/etc/issue##echo/etc/issue……
另一种 *** 是将保存有系统信息的文件/etc/issue.net和issue删除。这两个文件分别用于在远程登录和本地登录时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删除这两个文件的同时,仍需要完成 *** 一中的注释工作,否则,系统在启动时将会自动重新生成这两个文件。
(3)禁止提供finger服务。在Linux系统中,使用finger命令可以显示本地或远程系统中目前已登录用户的详细信息。禁止提供finger服务的有效 *** 是,通过修改该文件属性、权限(改为600)使得只有root用户才可以执行该命令。
(4)处理“inetd.conf”文件。Linux系统通过inetd(超级服务器)程序根据 *** 请求装入 *** 程序。该程序通过“/etc/inetd.conf”文件获得inetd在监听哪些 *** 端口,为每个端口启动哪些特定服务等信息。因此,该文件同样会泄露大量的敏感信息。解决问题的 *** 是,通过将其权限改为600只允许root用户访问,并通过改写“/etc/inetd.conf”文件将不需要的服务程序禁止掉,最后修改该文件的属性使其不能被修改。
总结
缓冲区溢出攻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常见的攻击手段,其原因在于缓冲区溢出漏洞太普遍,且易于实现攻击,因此缓冲区溢出问题一直是个难题。
所幸的是,OpenBSD开发组为解决这一安全难题采用了三种新的有效策略。相信不久的将来,Linux用户可以不再为缓冲区溢出攻击而寝食难安了。
RAR文件在Linux下用起来
要在Linux下处理.rar文件,需要安装RARforLinux。该软件可以从网上下载,但要记住,它不是免费的。大家可从http://www.onlinedown.net/sort/125_1.htm下载RARforLinux 3.2.0,然后用下面的命令安装:
# tar -xzpvf rarlinux-3.2.0.tar.gz
# cd rar
# make
安装后就有了rar和unrar这两个程序,rar是压缩程序,unrar是解压程序。它们的参数选项很多,这里只做简单介绍,依旧举例说明一下其用法:
# rar a all *.mp3
这条命令是将所有.mp3的文件压缩成一个rar包,名为all.rar,该程序会将.rar 扩展名将自动附加到包名后。
# unrar e all.rar
这条命令是将all.rar中的所有文件解压出来。
windows,linux,unix系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黑客偏爱linux?
2003年6月,一些计算机黑客举行了一次“篡改者挑战赛”,目标是在6小时内篡改6000个网站的页面。根据所攻破的操作系统的不同为参与者计分。采用Windows系统的网站计1分,UNIX或Linux,3分。也就是说,他们认为UNIX和linux比较难以攻破。
一、 理解误区:
误区一:linux比windows更容易被攻击
有人任务Linux的代码完全开放,也就是说,何人都能得到UNIX和Linux中的“透明代码”——包括黑客、心怀不满的员工和竞争对手——而Windows的代码是收到严格保护的知识产权,那么UNIX和Linux就应该比Windows更容易受到攻击了,对吧?
“不对,”Justin Steinman,Novell北美区经理说,“和Windows所谓‘以隐匿求安全’相比,Linux的‘以透明求安全’更为安全。因为整个Linux团体都在完善和关注其代码。一旦有人发现安全漏洞,人们就会对它进行修补,并把补丁程序发布给整个团队。”
Steinman把这种响应速度和微软的“补丁星期二”做了对比。微软每个月的的第二个星期二发布Windows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软件的补丁程序。“如果你在第二个星期三发现了漏洞呢?你得等上30天才能得到补丁程序。”他说。
误区二:大多数Windows能干的事Linux干不了
像我们日常用的一些 *** ,暴风影音,Word在Linux上都能使用,相对一些更加专业话的软件Linux更是一个先驱者,比如 Matlab, Mathematica, AutoCAD, Candence的,Synopsys的,Avant!的......全都是先有 UNIX的版本(包括Linux),然后再考虑移植给Windows,甚至根本不移植给 Windows,因为 Windows的机器一般没有足够的能力运行这样的程序。
误区三:IDE
有些人在抱怨为什么 Linux没有一个良好的 IDE开发环境。Linux现在已经有一些 IDE了,但是总是有很多问题。你是不是正在寻找,正在期望 Linux某一天可以有一个VC那样的开发环境?你有没有发现你正在进入微软给你设下的怪圈?你为什么一定要用 IDE?你说:"IDE开发迅速,调试方便,适合大型程序......"那说明微软的程序在我们的脑子里已经比较根深蒂固,真的是时候需要好好清醒一下了。
看看大型的 UNIX程序,包括 Linux内核,各种 *** 服务程序,Xwindow程序在内,哪一个是 IDE搞出来的?还有Candence, Synopsys,Mentor的高性能的图形界面 EDA程序也都不是 IDE写的。微软的人在写 Windows本身的时候也根本不用 IDE!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将"编辑器"和"编译器"都搞混淆了!一个窗口里输入了代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编译程序,但是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不知道!我们被盖在上面的窗口挡住了视线,甚至会以为那个按钮就是编译器!一个 IDE 集成了编辑器,编译器,汇编器,调试器,跟踪器......这个编辑器功能肯定比不上 VIM或 Emacs,编译器比不上 GCC,汇编器比不上 as,调试器比不上 gdb, ddd,跟踪器比不上 strace, ltrace, truss。最后我们得到的是一套整合的很好的低能的程序。
而在 UNIX下就不一样了。你可以用你最喜欢的 VIM编辑程序,你在 VIM里可以调用 GNU make,make可以调用 gcc, ld, ...实际上 make能帮你很多忙。make的出错信息可以被 VIM捕获,VIM能帮你在源程序里定位。你如果喜欢 icc,你可以让 make用 icc而不是 gcc。你如果觉得 gdb跟踪变量时比较麻烦,你可以用 ddd来显示各种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你还可以在 Emacs里调用 gdb,那样就可以同步显示源代码了。而且 VIM和 Emacs还可以编辑很多其它东西,比如信件,LaTeX文档,HTML,配置文件......你不用另外找一个什么编辑器来干这些杂活了。很多程序比如 Mutt, tin都可以在内部使用 VIM,这样就更方便了。
二、安全性方面
1权限方面:
Quandt指出,Linux和UNIX在架构中采用了“最少特权”概念。她把提供某些门的专用钥匙与提供能打开所有房门的万能钥匙做了比较。在Linux 2.6中,安全架构比以前的版本有了很大改善,支持最少特权,具有以角色为基础的接近权控制,用户只进入他们需要使用的那部分系统即可。
2 用户结构方面:
多用户设计假定用户较多,但坦白讲,对他们信任较少。简单来说,Windows把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的核心集成到一起,而Linux和UNIX则把核心区域与用户区域区分开来。
“这是固有的安全。” Sun公司Solaris Security经理Mark Thacker说,“UNIX从最开始就是多用户系统,不是逐渐演变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台式机系统。UNIX一直都是把用户领域和核心领域分开的,这是任何源于DOS的操作系统所不具备的。”
3运行状况方面:
可以裸奔(无需杀毒软件,反广告/间谍防护软件),甚至可以数月不用重启机器,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内存管理方式。(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windows下裸奔会是怎样的后果;windows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不关机或是重启,那么它运行肯定不会有刚开机时那么流畅),所以说安全上Linux与windows比较没意思。
二、 技术特点分析
这一方面就更加没有意思了,甚至可以夸张的一点描述UNIX/Linux可以将Windows秒出十万八千里。
1 内存机制方面
Linux有比 Windows先进的磁盘缓冲技术。你有没有发现你往硬盘写数据的时候,很快就完成了?那是因为 Linux在内存里有很多磁盘缓冲区,你要写到硬盘上的数据先被写到了这些内存里。在一定的间隔时间后,Linux才把数据写回硬盘,这样不但高效,避免了多次硬盘操作,而且减少了文件的不连续,也就是减少了"碎片"。Windows当然也有磁盘缓冲,但是由于它内存管理的低效率,它不敢把大量内存都用来作为磁盘缓冲,因为它没有能力在用的时候随时把内存收回来。
2与硬件结合性
由于开放源代码的特点LINUX得到AMD和INTEL公司的关注。因为这两家公司都希望在64位芯片时代能够和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系统紧密联系LINUX的发展速度急快,从它的内核就可以看出。LINUX比其他操作系统更能适应芯片技术发展。
3并行化多任务处理
Linux系统调度每一个进程平等地访问微处理器。由于CPU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其结果是,启动的应用程序看起来好像在并行运行。事实上,从处理器执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组指令到Linux调度微处理器再次运行这个程序之间只有很短的时间延迟,用户是感觉不出来的。
经过对最重量级的数据库Oracle 9i测试,在LINUX下的运行速度比在WIN2003 SERVER要快25%。这一篇,LINUX占了上风。每次oracle发布新版数据库的时候,都是会更先发布Linux版本的,而Windows版本的至少要半年以后才发布,深入理解后认为从底层来说俩个版本简直就是2种软件,虽然提供相同的功能。
4 *** 信息化
Linux的组网能力非常强大,它的TCP/IP代码是更高级的。Linux提供了对于当前的TCP/IP协议的完全支持,并且包括了对下一代Internet。协议Ipv6的支持。Linux内核还包括了IP防火墙代码、IP防伪、IP服务质量控制及许多安全特性。这些特性可以和像Cisco这样的公司提供的高端路由设备的特性相媲美。此外,利用Redhat Linux 提供的Samba 组(并不是RedHat Linux独有),Linux 可以作为Windows 客户机的打印和文件服务器,还可以用做NT的文件和打印服务器。运用Linux包含的AppleTalk模块,Linux甚至可以作为一个Macintosh客户机的文件和打印服务器。
三市场方面
1开源性方面:
杨元庆:“Windows不开源严重制约了IT产业发展”,开放源代码是大势所趋,Linux前途广阔。互联网免费的今天,开源性的事物将势必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2 PC市场方向
全球PC市场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滑坡趋势下,虽然在Window8的强烈攻势下,消费者显得无动于衷,依然转向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如今Android和iOS占据大半江山的背景下,windowsphone的前景愈发暗淡。显然微软在移动终端高速发展的今天,windows操作系统存在天然的弱势。
3 费用问题
很多Linux版本是不需要花钱的,恰恰相反,Windows每个版本的安装都是需要另付费用的。
Linux操作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优点是:
1、开放性:linux操作系统遵守GNU规范,代码共享,易于实现系统的裁剪和客制化的开发。
2、多用户:系统资源可以被不同用户以各自的权限访问使用,互不影响。
3、多任务和多线程:不同任务和线程几乎同时并发地处理独立的但却内在关联的一系列事件
4、设备独立性:linux操作系度统把所有外部设备统一当作设备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它们的驱动程序,任何用户都可以像使用普通文件一知样,操纵、使用这些设备,而不必知道它们的具体存在形式。
5、丰富的 *** 功能:完善的内置 *** 是Linux的一大特点。
缺点是:
主要来自于硬件方面的支持,还有就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的操作性没有windows那么方便,实用,一般用户使用起来 不太会操作。
怎么防止黑客入侵linux系统?
禁止root登录,
尽量用sudo来执行root命令,不光是为了防止入侵也可以很好的防止误操作。远程用ssh别用telnet。
用了小3年从来没中过什么招数。
另外可以都看看日志文件
linux黑客系统厉害吗?
没有所谓厉害的系统,只有厉害的黑客~
再牛逼的软件也是懂的人才能用好~
不是一天两天下载好软件然后跟着说明就能当黑客的~
目前最出名的就是kali
linux,
基于debian的linux发行版~
但是首先你要熟悉linux系统的操作,
其次才能学会使用kali里面的软件~
服务器,操作系统, *** ,编程都要很精通才能运用自如~
不过你可以跟着说明用它破解比你还菜的邻居大妈的wifi~